首页 > 资源介绍

赤石村

时间:2022-03-25 16:25:00
浏览人数:2405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1)    价值特征

万里茶道生产路段的商贸、加工类遗存。清代,继下梅村之后发展成为闽北地区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地,是万里茶道武夷山段繁荣时期的见证。

 

(2)    事实性信息

赤石村位于崇阳溪下游的西侧。《崇安县志》记载,赤石原本是崇阳溪岸边的一个普通村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清代逐渐成为武夷山市重要的茶商之地。赤石在最兴盛时期,崇溪上竹筏、船只往来不绝,大小茶庄数百家,商贾云集。

赤石村的主要结构为沿崇阳溪畔的南北向主要轴线,是村落重要的商贸交通轴线,随着茶业贸易的发展,在沿溪形成码头节点空间,并延伸出垂直方向的巷道与码头相连接,方便货物往来运输。赤石村的建筑也是临水而建,沿街建筑多为前店后宅的布局,沿着崇阳溪形成单侧“水——街——建筑”的格局。

此外,赤石亦是全国红色旅游景点之一,赤石渡口就是新四军举行“赤石暴动”的地点。后期由于军用机场建设等因素导致传统风貌特征大大减弱,但其剩余片区依旧延续传统村镇空间特征,蕴含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信息。


image.png

图一 赤石暴动纪念碑

 

赤石村遗存构成主要包括王安平宅第——望春茶莊、赤石佚名茶庄1(许贵生宅第)、赤石佚名茶庄2(袁荣宝宅第)、赤石古街、赤石码头、刘水生宅第(瑶珍茶厂)等。

 

王安平宅第——望春茶庄

王安平宅第为王安平和颜福生共有。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二进合院式建筑,总面阔12米,总进深18.5米,面积222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门厅、正厅、后厅。砖砌门楼通高7.9米,大门宽1.4米,高2.7米,墙厚0.4米;门额上阳刻楷书“望春茶莊”四字,字已损坏,字迹尚能辨认。四周砖雕后期被黄泥巴涂抹;门罩上做仿木斗栱砖雕为装饰,雕刻“蝙蝠、猴子献桃、圆鼓”等图案;檐头瓦面之下彩绘“福禄寿三星、渔船、拱桥”等图案;两侧砖砌门墙中部开长方形采光窗。前天井左侧厢房改建。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左侧厢房板壁上张贴楷体墨书“开秤大吉、合莊顺遂”红纸,右侧已被撕毁,无法辨认;地面用边长0.36米的青砖平铺,裂损严重。后天井两侧厢房均被改建。后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整座宅第上下两层结构,上层高4.4米,门厅、正厅、后厅之间互通,邻天井处做木围栏,主要做存储茶叶的仓库使用;下层高3.4米,为生活住所。宅第穿斗式木构架,封火墙,硬山顶。

茶莊左侧的饶小珍宅第,单进合院式,面阔11.4米,进深7.2米。四周墙基用河卵石垒砌,墙体砖土混合砌筑。宅第后侧墙面内壁有大量烟熏的痕迹,据当地村民介绍,此处原为焙茶作坊,与望春茶莊的隔墙处有门互通。

该茶莊天井、厢房已被改建,门楼砖雕用黄泥涂抹覆盖,后厅也被修建,地面方砖断裂、磨损严重。


image.png

图二 王安平宅第——望春茶庄

 

 赤石佚名茶庄1(许贵生宅第)

许贵生宅第位于望春茶庄正对面,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二进合院式建筑,总面阔13.6米,总进深12.4米,面积169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门厅、正厅、后厅。大门门罩做仿木如意斗拱为装饰。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损毁严重。穿斗式木构架,封火墙,硬山顶。后厅已完全倒塌。整座建筑上下两层木质结构,上层高3.8米,门厅、正厅、后厅之间互通,邻天井处做木围栏,主要作为存储茶叶的仓库使用;下层高3.4米,为生活住所。正厅和门厅下层横枋上有较多花卉纹雕刻。该茶庄已废弃多年无人居住,局部已发生倒塌,保存情况较差。

 

赤石佚名茶庄2(袁荣宝宅第)

宅第坐西南朝东北,砖石木结构,二进合院式建筑,总面阔18.5米,总进深16米,面积296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门厅、正厅、后厅。大门门罩做仿木如意斗拱为装饰。穿斗式木构架,封火墙,硬山顶。整座建筑上下两层结构。该茶庄门楼基本保存完整,砖雕被黄泥涂抹覆盖,门厅、大厅内部已被改建,失去原有的风貌。

image.png

图三 赤石佚名茶庄2(袁荣宝宅第)

 

赤石古街

清末,赤石茶市内茶行如林、商号如云,清政府在这里增设赤石驿。外地商人来武夷山买茶,各茶厂的包头、戏班班主会前往赤石码头迎接。除晋商等北方茶商外,南方的商人也纷纷北上,在赤石开厂置业。1998年洪水,赤石古街几乎全被淹没,村民大多迁到由政府统一规划的“赤石新村”。茶商旧宅院杂草丛生,溪边19座运茶码头都已废弃,现仅存10座码头,古街两侧仍可见众多清代建筑。街面斜长832米,街面宽2.45米,路面宽3-3.9米。从古街南侧起点开始还保存163米的古道路面,古街中段有286米被水泥覆盖,古街北侧还保留383米河卵石铺设的古道。古道是崇安县城新阳村到赤石的重要通道。从北至南有多道小街巷,其中“望春茶庄”所在巷当地人习称茶行街。


image.png

图四 赤石古街

 

赤石码头

赤石码头依崇阳溪的西侧而建,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洋洲码头、街头码头、街一队码头、街二队码头、华光码头、卷桥坑码头、卷桥坑石拱桥、渡口码头(为省保赤石暴动旧址所在地)、茶行巷1号码头、茶行巷2号码头、茶行巷3号码头、妈祖码头、赤石桥。其中渡口码头保存较好,码头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平面呈半圆形。由东北、西南两侧拾级而下。南侧台阶呈圆锥形,以逐层收缩的方式砌筑,斜长7.3米,宽4.4米,共14级台阶。北侧台阶呈长条状,中间有两条长条形的手推车通道,斜长7.6米,宽2.6米,共17级台阶,台阶高0.15米,踏步进深0.4米,台阶用长方形石板铺设。码头用长条形丹霞石铺设,面阔2.5米,进深7.1米,高1.2米。


image.png

图五 赤石码头

 

刘水生宅第(瑶珍茶厂)

瑶珍茶厂与集泉、泉苑、奇苑、文圃一起,同列武夷山五大茶庄。刘水兴祖父刘建章从老家闽西的沙县来到武夷山,在瑶珍茶厂做学徒,后升为技术质量总监。目前该宅第为刘建章建成。

建筑为刘水生、刘水财、刘水兴的的宅第,坐西朝东,进门后为门厅,大门、门厅在宅第北侧,二进合院式建筑。总面阔15.6米,总进深27.7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天井(南侧带厢房)、前厅(带后廊)、太师壁、天井(两侧为厢房)、过雨亭、天井、后厅。北侧门楼通高5.78米,大门高2.46米,宽1.34米,厚0.4米。大门左侧悬挂“瑶珍号茶厂”木质号牌,号牌长1.98米,宽0.32米,厚0.09米。大门前有四级台阶,用条石铺砌,台阶长2.07米,宽0.37米,高0.12米。前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后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均为为封火墙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柱础有木质和石质两种,形制有鼓形、八角形等。地面方砖错缝斜砌,青砖长0.32米X0.32米。

建筑基本保存完整,前、后厅隔板大多缺失,地面方砖多数断裂,两侧厢房被改造或损坏。望板、檩条有更换。后厅木质柱础腐蚀,断裂。后厅南厢房为晾青、摇青,北厢房为炒青、揉青、烘青。后厅二层为仓库。


image.png

图六 刘水生宅第(瑶珍茶厂)

 

image.png

图七 赤石民居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2410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