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介绍

南阳府衙

时间:2022-03-04 16:00:58
浏览人数:1783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1)价值特征

        南阳府衙是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管理设施,位于南阳盆地白河水运向北转中原陆运的水陆转运节点城市南阳,是茶道商贸、交通、安全等活动的综合性管理机构,是茶道商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事实性信息

       南阳府衙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时代府级官署衙门,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民主街 100号。南阳府衙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府衙在元故址上修茸并加以增改裁并。

       南阳府衙坐北朝南,南北长 24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3.6 万平方米。现存房屋 140余间,建筑格局呈中轴对称布局,是清代二百一十五个知府衙门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位于中轴线的建筑有;大门、影壁、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后花园等。

2.png

  图一 南阳府衙大门


 大门、影壁

       大门、影壁大门是府衙的出入口,通面阔12.6米,进深7.4米,高7.6米,为硬山式建筑,三间五架,屋架为中柱造。屋而覆盖灰筒板瓦,脊饰吻兽。大门两侧现存东、西撇山影壁(俗称"八字墙")内端接大门山墙,呈30度斜出,外端轴线对称,相距26米。撇山影壁长均为11.2米,高3.8米,东、西墙体内现嵌立有石碑7通。

 仪门、大堂

      仪门、大堂仪门距大门26米,通面阔12.2米,通进深6.66米,高7.4米,为单檐硬山建筑。大常是府衙的核心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通面阔22.4米,通进深16.8米,山墙通高10.5米,硬山式建筑。大堂东西两侧各有一耳房,与大堂共用山墙,是大堂的附属建筑,均为面阔三间的建筑。耳房均置有宽1.7米的前廊,前排金柱与山墙间有槛墙。前廊两端山墙各开一穹顶门洞,和其后宣恭门东西厢房以及廊房相通。东西耳房两侧,有大堂之东西厢房。

4.png

图二 南阳府衙大堂


5.png

图三 南阳府衙燕思堂


寅恭门、二堂

        寅恭门为二堂之门户,“寅恭”典出《尚书》“同寅协恭”,意为同僚协力事上。寅恭门距大堂315米,与其东西厢房、东西配房和两侧的廊房组成了府衙的第四进院。通面阔1865米,通进深9.03米,通高5.9米,单檐五檩前后廊硬山建筑。
       二堂,也称“思补堂”、后堂,是衙署中处理一般公事的处所。通面话19.07米,通进深1257米,规模仅次于大堂。二堂东西稍间由于和次间有室内山墙隔断,自地面至屋顶高达82米,窄而高耸。现存南阳府衙二堂重建于清初顺治年间,重修于道光二十七年(1843年),
清末知府傅凤飓也曾葺残补缺,加以整修。

 内宅门、三堂

       内宅门是府衙的第六进院落大门,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内宅门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内宅门之前有左右门房。三堂称“燕思堂”,是知府处理内务的办公场所距内宅门近20米面阔五间通面阔18.7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233米,其中前廊宽184米,后廊宽184米通高9.75米,单檐硬山式建筑,具有明显的南方建筑风格。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2410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