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融合

禅鄯:太原市最大的关帝庙 ——大关帝庙

时间:2021-06-04 15:14:00
浏览人数:1111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1.png

大关帝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区域——庙前街,庙前街也因大关帝庙所在而得名。大关帝庙是太原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建筑群,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元基址上的明代、清代建筑,总占地约面积3500平方米。2013年3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坐北朝南,为南北二进院落布局,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有山门、崇宁殿、春秋楼三座建筑,山门两侧分别为钟鼓楼,庙内两侧分别为碑廊、厢房、围楼及东西别院等,共有建筑十一座。

2.png

现在的太原市城区,在北宋初年,原为北汉国阳曲县的一个属镇,叫做唐明镇。宋太平兴国四年,宋灭北汉后,火焚水潴晋阳城。宋将潘美便以唐明镇为依托,在这里新建太原城。相传,在新建太原城时,不知何故,东、南、北三面的城墙都很快筑成,唯有西城墙,屡建屡崩,塌毁多次,怎么也弄不成。为此潘美愁得食不甘味,坐卧不安。

3.png

当时,北汉新归赵宋,晋阳古城已毁,辽兵虎视耽耽,时刻寻机南侵,太原城西城墙能否建成,性命攸关。就在这时,关羽在云中显圣,跨其赤兔马在城西跑了一遍,然后指其马迹说:“缘此马迹筑版,城可成矣。”言毕,遂烟消云散,不知所踪。兵士匠工们立即缘着马跑过的痕迹,重新兴土动工,夯基砌筑。果然,事半功倍,工程迅速,再无崩毁。太原新城告竣后,人们为了感谢和纪念关帝圣君的点化,遂在城内建筑了这座大关帝庙。年节之际,祭祖供奉,奉若神灵。后来,在抗金和抗元的战斗中,大关帝庙曾多次经兵火摧残,几度颓倾。但是,每在战后均很快修复,所以传流了下来。由于历代重修,现存的关帝庙,主体建筑为明代遗迹,余者为清代遗物。建国以后,虽然曾被学校多年占用,但其主要的建筑和古朴的风貌,还基本保留下来。仍显示着当初的端倪。

4.png

关帝庙山门临街,单檐歇山顶,四条戗脊伸向远方,弧线优美。檐下横匾是:万世人极。门柱上的楹联上联是:行义常昭为圣为神名垂万古,下联是:天心可协允文允武威振八方。均为蓝底金字,格外醒目。两门柱后的白色墙壁上书写着两个黑色大字:东边是“忠”,西边是“义”,向世人昭示着关公的精神之魂。山门东面是钟楼,西面是鼓楼。东西相对,建筑形制相似,砖砌楼台,四角攒尖顶。高约6米。钟楼内悬铸于清朝铁钟一口,高1.2米,口径1米,楼上挂匾:“声闻于天”;鼓楼挂鼓一面,匾额为:“声灵如在”。

5.png

进入山门,与其紧连的是一座高约0.4米的戏台。戏台坐南朝北,面向主殿崇宁殿,而山门与戏台的连接入口处,也被巧妙的设计成了戏台“将入相出”的演员出入口。走过戏台,便是一进院(也称南院),该院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正殿是奉祀关羽的主殿崇宁殿,创建于金元年间。因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帝君,故称崇宁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式的殿顶,全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显得富丽堂皇。

6.png

殿内神龛中塑有头戴冕旒、身着帝王装的关羽坐像,体型敦实、目光严峻、仪态矜持。神龛上部内侧挂有“神功仁佑”的金色匾额,外侧挂有黄色锦缎横幅,上书:“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是清世祖在顺治九年(1652年)授予关羽的封号。殿内四周墙壁上有十幅以历代皇帝给关羽加封为主题的彩绘。有“武胜关公”、“伽蓝菩萨”“三界伏魔大帝”、“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等。造型生动,笔法细腻。

7.png

穿过崇宁殿外两侧的通道或殿内后门都可进入第二进院——北院,北院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是典型的四合院形式,院内建筑均为二层阁楼,平面方形,重檐歇山筒瓦顶,琉璃瓦剪边,上、下层前檐均设廊,两侧与左右厢房、客堂楼阁相连。中间的主楼比两旁的围楼要高出一头。主楼名为春秋楼,因关羽喜读《春秋》而得名。大殿面宽三间,一楼为关公戎装坐像,左右是关平和周仓,一个捧印,一个执刀,神态威武。二楼塑关羽夜读《春秋》坐像一尊,他右手扶案,左手拈须,在蜡烛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端庄威严。

8.png

18.png9.png10.png11.png

12.png13.png14.png15.png16.png17.png

来源:新浪博客

时间:2018-12-15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2410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