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融合

点亮湖南岳阳文物主题游径 | 探秘万里茶道上的航运瑰宝

时间:2025-03-11 12:56:26
浏览人数:407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在万里茶道的水路上,航运是连接许多节点城市的纽带。然而,航运并非总是顺风顺水,风浪、暗礁、浅滩等自然障碍,曾被视为航运的“天敌”。但人类智慧的光芒,总能在逆境中绽放。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以北15公里的陆城镇新设村塘湾组,隐藏着一处鲜为人知的历史遗址——大矶头。这里,是古代航运智慧的见证,是将自然之害转化为运输之利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250311124659.jpg

图/文旅云溪


万里茶道航运史上的璀璨明珠


大矶头遗址,作为万里茶道生产路段的交通设施类遗存,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遗存类型,无疑成为了古代航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矶头遗址所在的岳阳水路段是历史上安化茶叶自岳阳码头进入长江北上至汉口等集散地的重要运输路段。在这里,长江水道渐狭,江流紧束,临江石壁峭立,江面水急浪高,暗涌回旋,为船只的航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然而,正是这样的自然条件,催生了大矶头的诞生。


为航运提供便利的水利工程


640.png图/文旅云溪


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大矶头,历时五年竣工,它不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唯一保存的利用天然礁盘加以改造的人工石矶,更是兼具航运与水利双重功能的大型石构筑物文化遗存。大矶头依托天然山体与礁石,以花岗石垒砌而成,其矶头呈弧形伸出江面,仿佛一只巨臂,牢牢地守护着过往的船只。

大矶头遗址占地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平面约呈1/3圆弧,弧长150米。从下至上,用花岗岩长条石构筑成三级平台,每一级平台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记忆和功能。


640 (1).png

图/文旅云溪


第一级从长江礁石自然面驳起,高1.5至3.5米,宽2.05米;第二级高2.9米,宽2米;第三级高2.6米,宽3.8至5.8米。该级平台与马鞍山山腰平接,在平台收坎边安装了 108 根麻石栏杆。这些平台的石墙条石上还凿有分布均匀的篙窝、钩眼,供行船撑篙和纤夫之用。这些看似简单的设施,却为行船撑篙和纤夫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兼具文化韵味的水利设施


640 (2).png

图/文旅云溪


在第二级石墙条石上,还雕刻着三条1米左右的浮雕蜈蚣,这些蜈蚣形态生动传神,寓意镇龙妖、求平安,是风水建筑文化在古代水利设施上的一种表现。

在大矶头靠山一侧,还矗立着一块光绪30年所立的《创建临湘矶头记》石碑。这块石碑详细记载了建造大矶头的缘由和修建始末。从石碑上,游人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航运安全的渴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640 (3).png

图/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


大矶头的工程选址和设计建造,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巧妙运用。他们利用天然礁盘和山体,结合精湛的石砌技艺,创造出了这一兼具航运与水利双重功能的大型石构筑物。这项水利工程不仅为当时的茶道运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寒风中的探访,不仅是一次考古之旅,更是对古代工程的一次致敬。大矶头遗址以其独特的设计,彰显了古代航运的智慧,带我们见证了在复杂自然环境下,万里茶道上古人应对航运挑战的卓越能力。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2410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