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融合

万里茶道文物主题游径湖南安化 | 安化黑茶与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

时间:2025-02-25 16:47:10
浏览人数:334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在17世纪至20世纪初,一条连接中蒙俄的国际商路——万里茶道,不仅见证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更承载了厚重的文化交流和历史记忆。



1.png图/文旅湖南


万里茶道起源于中国南方的茶叶产区,一路向北延伸,穿越了多个省份,最终抵达蒙古和俄国,将中国的茶香带往遥远的异国他乡。在这条漫长的商路上,运输的主要商品便是茶叶,其中就有产自中国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的安化黑茶


万里茶道上享誉中外的

安化黑茶


3.png图/文旅湖南


我国西北食肉饮酪的少数民族"宁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但是西北并不产茶,这种日常生活必需品,必须依靠西南及东南部产茶区供应。安化黑茶,就是供应西北市场的主要来源。

安化,这个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古老县城,是中国著名的黑茶产地之一。这里的历史,仿佛与黑茶有着不解之缘。安化黑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享誉中外。


4.jpg图/安化发布


安化黑茶,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渠江薄片”。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这一技艺不仅仅是茶叶加工的方法,更是湖南安化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两茶是安化黑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千两茶加工工艺的特殊性,不在于“制”而在于“炼”,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共23道程序。制作包括了黑毛茶制作和精深加工两个阶段,黑毛茶制作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焙5道工序。精深加工工序则要复杂得多,包括筛分、拼配、软化、装篓、踩压、扎箍、锁口、冷却、干燥等一系列环节。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安化黑茶制作技艺的精湛与独特。

湖南千两茶制作技艺于202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png图/文旅湖南


湖南省活态型茶文化博物馆

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


安化茶厂位于资水中游北岸的湖南省安化县东坪镇东郊酉州,该地因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为安化茶叶重要的加工、集散地。尤其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0),制作出花卷茶、红茶后,酉州更成为茶商汇聚、茶行林立之地。


2.jpg图/文旅湖南


安化茶厂内完整保留的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是万里茶道生产路段的加工类遗存,不仅是湖南省活态型茶文化博物馆,而且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厂在安化红茶、黑茶生产加工及出口外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所保存的厂房建筑和传承至今的生产技术措施,代表着清末茶厂建筑及制茶技艺的较高水平。

1902 ,山西茶商在这里创办茶行,茶行大门遗迹保存至今。

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在众多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老茶行基础上组建而成。占地面积约120亩,共有房屋十几栋。现存建筑中木结构建筑居多,以走廊串接形成一个整体建筑群,其中有飘筛工场、筛制工场、仓库、红毛茶初制车间,精制审评、茶箱制造车间、石灰和木炭仓库、精茶装箱机房等完整的茶叶加工体系。

重点遗存包括一栋清代木质茶叶加工作坊、一座清代牌楼、三栋民国木质仓库和一栋建国初期的锯齿形厂房。



微信图片_20250225162644.jpg图/文旅湖南


现为厂区西大门的牌楼为1902年创办的茶行的出入口牌楼,为四柱三间石牌楼,明间可通行,为单拱石砌。三栋木质仓库中的一栋为靠背式茶仓,其他两栋为单开门式茶仓。锯齿形厂房为锯齿形车间,是于1950 年根据苏联专家提供的设计图样修建的建筑,在技术上合理解决了大跨度、自然采光的问题。

从茶人匠情到邦国茶谊,安化茶厂担负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历经风雨洗礼,它们不仅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当年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繁荣景象。


微信图片_20250225162653.jpg图/安化电视台


在万里茶道文物主题游径上的湖南安化段游览,怎能不去品尝一盏地道的安化黑茶?你不妨放慢脚步,走进那古老的茶厂去聆听那有关茶叶的传奇;去感受安化黑茶的独特制作技艺;去品味那份穿越古今的香醇.......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2410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