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价值特征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因其地处鄱阳湖水系出长江交汇口的交通枢纽地位,决定了其在万里茶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空间节点的遗产价值。九江姑塘海关是承载着中国近代开埠和中俄万里茶道遗产价值的历史见证物,被称为“万里茶道第一关”。
图一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外立面
(2)事实性信息
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在大姑塘设立钞关。“湖广往江西船,若在九江纳税,至大姑塘即验票放行;江西至湖广船,在大姑塘纳税者,亦如之”。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九江常关并入九江海关,姑塘关也在被并之列,成为洋人把持的九江海关的分关,现存姑塘海关就修建于这一时期 。
图二 同治十三年德化县图
海关旧址保存完好。由三栋西式砖木建筑组成,分别为征税处、行政管理处、宿舍。周边建有围墙,将建筑连接并围成完整院落。建筑均为四坡顶,青石瓦片,墙面外饰小鹅卵石,装饰典雅,结构牢固,后方山上有监督“逃避征税”的炮台。占地面积2028平方米,建筑面积551平方米。2019年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三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鸟瞰图
图四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总平面图
早在唐宋时期,九江茶市就已闻名遐迩。到了近代,九江成为与汉口、福州齐名的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在中外,特别是在中俄茶叶贸易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1913年为例,这一年中国输往俄国的砖茶总数为598319担 ,其中汉口砖茶451454 担 ,占75.64%,九江砖茶130706担,占21.84%。
姑塘关的设立使姑塘由一个小渔村很快发展成为鄱阳湖出入口的水陆货物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船在姑塘停泊和交纳关税。“居民稠密”,“烟火数千家” ,“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灯明” ,“帆樯蔽江、人货幅凑,日夜不绝”是此时姑塘镇的真实写照。姑塘古镇全盛时期商号近千家,人口逾三万六千余人。民国五年(1916年),南浔铁路、浙赣铁路通车后,货物运输的重心由水路转入陆路,姑塘的功能开始渐渐衰退,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对于万里茶道而言,姑塘的兴衰史也是茶道兴衰史的一个缩影,其浓厚的历史底蕴深刻地折射出万里茶道岁月的发展历程。
图五 姑塘古镇图(近期创作)